【趣闻】我国古代环卫事业发展
时间:
2017-09-13 16:13
来源:
分类:
从人类诞生后,为了生存,人类就开始向自然索取。早在四千多年前的夏王朝,古人就开始注意环境卫生了,他们也和现代人一样,对居住环境和生存环境有着非常高的要求。
首先,从选择住宅建筑上来看,就可得知他们对环境卫生的重视。《释名》说:“宅,择也。择吉处而营之也。”《博物志》上也说:“居无近绝溪、群冢、狐蛊之所,近此则死气阴匿之处也。”古人在建造房屋以前,都要看看周围的环境有没有被污染,符不符合卫生条件。
其次,厕所也是当时环境卫生的大事,人要吃喝,也要拉撒,所以古人对公共厕所也非常讲究,对厕所的位置要求挺严。《墨子》云:“于道之外为屏,三十步而为之圜,高丈。为民圂,垣高十二尺以上。”周代的厕所不仅设在人们居住之处,在活动场所也设有。据《周礼·天官》载,政府专门修建了路厕供使用,又叫官厕,这是最早的公共厕所。至于汉代,都市中已普遍设有公厕,称为“都厕”。在唐代出现了以清理垃圾、粪便为职业的人。《太平广记》载,“河东人裴明礼,善于理业,收人间所弃物,积而鬻之,以此家产巨万。”这些人不仅清理了垃圾粪便,改善了城市环境,因此积累了巨万家资。
除了出现公厕外,古代也有了专门打扫卫生的环卫工人在商周出土的青铜器上,刻画有专人打扫城市卫生的图案。据《周礼·秋官》记载,这些凭证上岗的人被统称为“条(dí)狼氏”,条在古代是洗涤的意思。
同时,古人的环卫思想也逐渐完善,从汉代直至明清,陆续发明了一些环卫机械,相关的环卫机构和环卫清扫作业也开始出现。
汉代,为防止道路尘土飞扬、损害人体健康,要求路旁老百姓以水洒道。道路两旁没有住户的,由政府的洒水车进行洒水。东汉时,发明了最早的环卫机械——垃圾翻斗车和洒水车,《后汉书·张让传》这样记载:“作翻车渴乌施于桥西,用洒南北郊路,以省百姓洒道之费。”这就是我国最早的洒水车,还在城区设置卫生“都厕”,当时对随地吐痰的危害性亦有很高的认识。
南宋时,都城杭州“亦有每日扫街盘垃圾者”(《梦梁录》),到北宋,京都开封开始设立城市环境卫生的管理机构——街道司,街道司可招募500个环卫工人,每名环卫工人给予月薪“钱二千,青衫子一领”,其职责包括整修道路、疏导积水、洒扫街道、整顿市容等。城市居民每日产生的生活垃圾、粪溺,也有专人收集、运走。
明代,城市配置专职清洁工,在太平天国时期,也曾明文规定“兴乡兵,大村多设,小村少设,日间管理各户洒扫街渠,以免秽毒伤人。”
从住宅选址,到有意识地进行城市环境卫生的清扫,足可见古人对自然环境与人类生存关系认识之深刻以及对环境卫生的重视程度。因此,作为后人,我们每个人都应当从中得到有益的启示,并积极投身到保护环境卫生的行动中去。
上一页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