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余欣荣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时间:
2020-05-29 11:42
来源:
分类:
2020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农业农村部原党组副书记、副部长余欣荣做客人民网强国“高谈客论”栏目,就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话题与网民进行在线交流。
主持人:今天请到的线上嘉宾是全国政协委员,农业农村部原党组副书记、副部长余欣荣先生,欢迎您!今年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收官之年,首先请您谈谈此项行动给当今农村带来了哪些变化。
余欣荣:2018年1月,中办、国办印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在全国范围拉开了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的序幕。机构改革后,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牵头会同有关部门,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扎实推进三年行动方案实施。
据农业农村部门提供的情况,近两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由点到面全面推开、总体进展良好,取得阶段性显著成效,村庄面貌发生明显变化,得到农民群众普遍认可。全国90%以上的村庄开展了清洁行动;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超过60%,2018年以来累计改造农村户厕2500多万户;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已覆盖全国84%以上的行政村,86%的非正规垃圾堆放点已完成整治;约30%农户生活污水得到有效管控。大检查中大多数受访群众表示,现在村里厕所改好了、垃圾清理了、河塘变清了,蝇子少多了,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去年底我带队到北京、福建检查,农民群众反映,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整出了好环境,整出了民心、暖心、信心,也整出了农民群众对政府的信任、对政策的拥护。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党和政府为农民办的一件实事,给乡村发展带来了巨大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村庄环境干净了。通过实施村庄清洁行动等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绝大多数村庄脏乱差现象得到改变,实现了干净整洁。二是生活条件变好了。通过硬化、绿化、亮化、净化、美化等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庄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农民群众生活条件更加便利舒适。三是美丽经济发展了。相当一部分地方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与发展绿色产业、休闲旅游、庭院经济等有机结合,指导农民将清理出的场地建成小果园、小菜园、小花园、小游园等,既美化了村庄环境,又促进了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四是群众精气神提升了。不少地方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通过村规民约、宣传教育、道德积分等,激发了农民建设美丽乡村的主人翁意识,进一步激发了其崇德向善的内生动力,群众精神面貌大为改善。五是基层治理能力增强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表面看是环境干净了,深层次是乡村治理方式的转变。通过环境整治,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进一步彰显,党员干部的执行力、战斗力和号召力进一步增强。
主持人:结合您在调研中所掌握的情况,请谈下当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存在哪些问题急需解决?
余欣荣:当前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推进中还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既有主观的也有客观的,有些问题群众反应强烈。突出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工作推进方式方法不够扎实。比如,有的地方对当地整治实际情况不了解、底数不清楚,容易导致简单压指标下任务;有的工作计划缺乏统筹衔接,甚至工作方式简单粗暴,强行把村民自建的旱厕全部拆除,但新厕所却迟迟不开工,造成农民如厕困难;有的指导不够,甚至形式主义,简单地把发厕具当成改户厕,一发了之;有的只注重数量、一味赶进度,对改厕和其他工程建设的产品和全程质量控制把关不严,导致不好用或使用不久就出现故障。出现这些问题,主要是对中央政策精神学习领会不透、对所要推进的工作研究不深,导致政策执行变了味、走了样,甚至“好心”没办成“好事”,好事没有形成好效果。
二是技术和人才支撑不足。在技术产品研发方面,由于缺乏历史积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相关科技研发总体滞后,技术和产品针对性、适用性不强,特别对于干旱、寒冷等特殊条件地区缺乏适宜技术产品;相应的产品标准规范缺乏,导致质量参差不齐。在技术模式选择方面,有的地方简单套用城市环境治理的技术模式,成本高,“水土不服”;有的照搬照抄其他地方做法,没有因地制宜进行技术改良;有的不顾客观条件一种技术模式套到底;有的新技术新产品未经过试验示范就大范围推开。在人员队伍方面,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领域规划、施工、管理等专业技术力量缺乏。地方整治工作普遍面临人少事多的困难,队伍体系不健全,人员素质能力还不能完全适应工作需要。
三是资金投入缺口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底子薄、欠账多、公益性强,设施建设资金需求量大,后期运行管护还需持续支出,金融支持和社会资本参与意愿不强。对政府来说,近年来许多地方财政增收渠道少、支出压力大,不少地方还是“吃饭财政”,财政投入压力较大。对广大农民来说,一部分是刚刚脱贫不久、自身投入有难度,也有部分虽有一定的投入能力、但思想认识还不到位,不愿投入。
四是群众动员不充分。有的地方动员群众办法不多,偏重经济手段、给钱给物,忽视教育引导、宣传发动,政府包揽过多,农民反而成了局外人、旁观者,甚至认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政府的事,存在等靠要的现象。有的群众受传统生活习惯和卫生环境意识影响,垃圾乱丢乱扔、污水乱泼乱倒等不良卫生习惯短时间内难以改变,参与整治的自觉性、积极性不高。
五是长效机制不健全。相当一部分地方在工作推进、宣传发动、资金投入、运营管护、社会参与、责任落实、督促检查等方面机制建设才刚刚开始,局限于应付眼前工作,对打基础、管长远的机制建设重视不够。有的地方注重解决当前整治中存在的问题,没有从根本上找原因,没有从机制上提出长久之策,导致一些整治工作出现反复。
主持人:对于当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有何建议?
余欣荣:今年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的收官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为确保按时保质完成三年行动方案,我建议,要强化以下五方面工作。
一要强化责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党委和政府一把手是第一责任人,要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要压实地方特别是市县主体责任,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任务,列入党政一把手工程,把完成好三年行动方案目标任务作为一项重要政绩考核,推动建立强有力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推进机制。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要继续发挥好牵头抓总、统筹协调作用,各相关部门主动担当、履职尽责,加强协同配合,避免推诿扯皮。
二要强化分类施策。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要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与各地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一定要从各地实际情况出发,正视区域差别、村庄差异,决不能一个模式、一把尺子量到底。对不同类型村庄提出不同的整治标准和目标任务,突出重点,优先解决群众反映强烈、条件成熟的问题,做到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贫困地区要以脱贫攻坚为中心任务,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能做多少做多少,不能超过自身承受能力搞建设。
三要加强检查督促。要用好检查督促这个利器,通过调研、督导、督查、督办等方式,对重点工作建立台账、限时销号,较真碰硬推动各项任务落实落地。对措施不力、搞虚假形式主义、劳民伤财无效实施的,要依法依规批评问责。同时继续用好正向激励措施,对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措施有力、成效突出、群众满意的地方给予激励支持,充分调动地方积极性、提振精气神。建立完善投诉处理机制,畅通群众反映问题渠道,力争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和萌芽状态。
四要强化支撑保障。在资金投入方面,要优先保障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三农”重点任务投入,扩大地方债用于“三农”支出,提高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比例,赋予县级统筹整合涉农资金更大自主权,充分调动社会资金投入。最近,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中央出台一系列扩大内需政策,包括扩大一般性债和专项债的发行规模,要积极争取用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的投入。在技术支撑方面,要加强基层干部和技术人员的培训,认真学习中央有关农村人居环境的政策和技术知识,做好今年发布的农村户厕改造3项推荐性国家标准的宣贯。通过在线咨询、现场指导等方式,加强农村改厕等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技术服务,帮助地方解决技术难题。加强干旱寒冷地区适用改厕等技术研发筛选,研究完善相关技术标准体系。
五要强化宣传发动。大力宣传各地区各部门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好政策、好经验、好做法、好机制,凝聚各方共识,营造良好氛围,切实发挥典型引路作用,让各地学有榜样、干有遵循。强化健康生活理念、疫病防控等知识宣传教育,引导农民群众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养成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可通过开展农村美丽庭院评选、环境卫生光荣榜等活动,进一步发挥农民主体作用,真正依靠农民双手建设美丽家园。
主持人:感谢余部长的分享!
(农业农村部农村社会事业促进司)